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-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-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-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

服務熱線

139-8889-9288

拓展旅游策劃

怒江活動策劃: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丨在怒江邊感受非遺魅力

怒江活動策劃: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丨在怒江邊感受非遺魅力

微游怒江 2023-12-08 19:39 發(fā)表于云南




傈僳族

(何貴志)

圖片

再次見到何貴志老師,是在怒江邊的一片空地,他只是悠閑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,笑瞇瞇地看著自己的同伴們在不遠處跳舞、唱歌,手指在隨身背著的樂器上時不時地打著節(jié)拍。此行我們?yōu)樗退奈乃囮犈臄z一段歌舞短片,他們提早做了準備,盛裝出場,還為我們攝制組提議,就在怒江邊的“蝴蝶崖”前拍攝,怒江水汩汩流淌,伴著浪濤聲聲,我們在大自然中,聆聽、觀看了這一段“原生態(tài)民族歌舞”。


傈僳族樂器

(傳習館里存放的近2000把“期奔”)

圖片

何貴志是云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“傈僳族民歌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今年76歲,他是瀘水市古登鄉(xiāng)干本村人,現(xiàn)在就居住于上江鎮(zhèn)新建村,也就是我們此次拜訪的地方,怒江邊一個普通的小村子。


這里有一處特別的所在——上江鎮(zhèn)新建村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傳習館,這是2012年組建成立的,也是何貴志“工作”的地方,人們也稱呼他為館長,每天有數(shù)十名學員在這里學習、練習傈僳族歌舞、樂器。

傈僳族演出

(傳習館上課、練習歌舞的場地)怒江演出公司

圖片

何貴志從小對傈僳族傳統(tǒng)民間歌舞有濃厚的興趣,17歲拜傈僳族民間藝人木桂枝(已故)為師學習傈僳族民歌、舞蹈、“期奔”演奏等技藝,還經(jīng)常參加一些文藝活動。在長期的刻苦鉆研和生活實踐中,他不僅能演唱傈僳族各種傳統(tǒng)民間歌曲,還能熟練演奏“期奔”“口弦”“笛哩圖”、笛子、二胡、揚琴、巴烏、葫蘆絲等多種民族樂器。


1965年,18歲的他就組建了文藝隊,并擔任隊長,他不但把藝術團排練廳設在自家中,還開設了一間圖書室。2003年,相關部門為文藝隊正式掛牌為“新建村民族民間藝術團”,不少團體成員,也是目前傳習館的老師。逢年過節(jié),何貴志便帶著文藝隊,到各地進行無償演出,在他的組織與帶領下,一批批年輕人對民族民間傳統(tǒng)文化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近十來年,何貴志收徒80余名。



傈僳族非遺

(何貴志和藝術團的部分成員)怒江活動策劃

“我們?nèi)チ撕芏嗟胤窖莩?,到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到香港、澳門?!焙钨F志說,“還有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、歐美的學者來怒江采訪我們。我們的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,要好好傳承下去,不然老人走了,這些文化也就消失了?!彼榻B,在寒暑假,省內(nèi)許多高校的音樂、藝術專業(yè)的學生也會來到傳習館,“娃娃們有一些基礎,各種樂器,只要把基礎的樂理講一講,他們一下就上手了,學得很快?!焙钨F志說。

傈僳族期奔

圖片

“期奔”是怒江傈僳族流行于民間古老的彈撥樂器,它是傈僳族最具代表性,也是傈僳族人民日常娛樂生活離不開的一件樂器。


傈僳族笛哩


(“笛哩圖”演奏)據(jù)了解,傳習館主要傳習傈僳族的木刮、擺時以及優(yōu)葉這三種不同形式、不同的風格的傈僳族民間傳統(tǒng)文化,以及樂器的制作技藝。來學習的不僅有小孩,還有中青年。何貴志說,“只要大家愿意學,基本都是免費的培訓,而有些買不起樂器的學員,傳習館就把樂器借給他們用?!迸顒硬邉?/span>


十多年的堅持,傳習館出色的運轉,讓少數(shù)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,而何貴志帶領著藝術團到各地參加演出,不僅讓傈僳族民族文化得以傳播,也讓村里的老百姓依靠文藝演出增加收入,

讓村里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文化改革的成果。

怒江活動策劃

傈僳族

(“期奔”演奏)怒江活動策劃

傈僳族非遺

(“期奔”的琴箱,被制作成各種式樣,這位老師手種的“期奔”是圓形的琴箱。)怒江活動策劃

“我們的藝術團僅四聲部合唱團就有200人、傈僳族擺時合唱團200人、民族民間藝術團25人,民族器樂制作10人,能到處演出,大家都熱情高漲?!彼f。

圖片

近年來,怒江州注重價值挖掘,將非遺保護工作主動融入鄉(xiāng)村振興、區(qū)域協(xié)調發(fā)展等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,加強活態(tài)利用,促進文旅融合;全力引導全州各地充分利用好當?shù)氐拿袼坠?jié)慶活動和豐富旅游資源,打造傳統(tǒng)文化村落和高A級旅游景區(qū),使之成為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利用的樣板。同時,怒江州文旅局文化遺產(chǎn)科也進一步加強對怒江州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,讓更多的群眾及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保護工作中來。


(轉載至怒江微游)


滇公網(wǎng)安備 53070202001087號